搜索
导航

子绝四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

发布:2022-07-30 14:42:51
论语·子罕篇·第四章(论语9.4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绝四:毋意(1),毋必(2),毋固(3),毋我(4)。

注释

(1)意:同臆,猜想、猜疑。

(2)必:必定。

(3)固:固执己见。

(4)我:这里指自私之心。

翻译

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:不凭空臆测,不武断绝对,不固执拘泥,不自以为是。

评析

“绝四”是孔子的一大特点,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。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,修养高尚的人格。

解读

人是种很自我的动物,从起心动念处,喜欢无根据妄加猜测,表达观点时主观武断,一旦行动起来则喜欢固执己见,做事的过程中更是自以为是。这四种毛病,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,它涉及到了人的本能心理和行为习惯问题,会对人们认知客观世界和行为做事有着深刻的影响。为了纠正这几项错误,孔子提出了人生四戒,即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

首先是“毋意”,即不要凭空猜测。孔子这是在告诫我们,无论做任何事情,都要有真凭实据,不能胡乱揣度。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,听到有人说三道四,问他从哪得来的,有何凭据,则哑口无言。这种妄加猜测测危害很大,会在无形中损害一个人的名声,进而制造出种种矛盾。如果做领导的妄加猜度,就可能冤枉好人。宋高宗怀疑岳飞不忠,纵容秦桧构陷,制造了千古冤狱,自毁长城。现代生活也是如此,在单位里面,若是没有事实依据而对他人乱加猜测,就很容易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造成人际摩擦。

其次是“毋必”,即不要主观武断。有的人自以为是,行事武断,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,或者不许别人发表意见。这样做非常容易犯错误,引发严重后果。这种人如若不是领导还好,即便是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波及他人。但若让他掌握着一定的权力,那他害的可就不止一人了。南北朝时期,前秦王苻坚不听群臣劝阻,执意发兵征伐东晋。结果淝水一战,百万大军灰飞烟灭。此时,隐藏在内部的野心家慕容垂、姚苌等人又乘机发动叛乱,强盛一时的前秦土崩瓦解。苻坚本人也被姚苌擒杀,落得个可悲的下场。

再次是“毋固”,即不要固执。造成人们固执的原因有很多种,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,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,硬是不肯回头认错。而有的人是因为对自己太有自信了,结果在主观方面上过于强势,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,结果却酿成了大错。春秋时期的宋襄公,素来以仁义著称。可是,由于他的刚愎自用,又不能审时度势,一次次拒绝大臣们正确的建议,结果在与楚军的决战中一败涂地。随着战争的失败,宋国也就衰落了。

最后是“毋我”,即不要自以为是。孔子这是在告诫我们,做人不能过于自大,要懂得低调行事,谦虚做人。孔子提倡谦恭有度的待人方式,无论对方是谁都要恭谦有礼。正所谓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,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别人的欢迎。不过,人都是有劣根性的,非常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,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他们可以对他人的感情、尊严等肆意践踏。像这种自私自利、自以为是的人,不仅是孔子所鄙薄厌弃的,就连我们普通人对其也是不屑一顾。

在人的一生中,充满艰难险阻,即便是广纳博采,也不一定获得成功,何况自负固执。所以,要坚决杜绝这四种毛病,客观对待现实和社会上发生的变化,争取使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更为合理。

原文注音

jué:
修改时间:2023-02-08 19:10:58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zh/85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