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论语网 > 论语二十篇 > 子罕篇 > 第十一章

颜渊喟然叹曰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,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4:02:53
论语·子罕篇·第十一章(论语9.11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颜渊喟(1)然叹曰:“仰之弥(2)高,钻(3)之弥坚,瞻(4)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(5)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即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(6)。虽欲从之,末由(7)也已。”

注释

(1)喟:音kuì,叹息的样子。

(2)弥:更加,越发。

(3)钻:钻研。

(4)瞻:音zhān,视、看。

(5)循循然善诱人:循循然,有次序地。诱,劝导,引导。

(6)卓尔:高大、超群的样子。

(7)末由:末,无、没有。由,途径,路径。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。

翻译

颜渊感叹地说:“(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),我抬头仰望,越望越觉得高;我努力钻研,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。看着它好像在前面,忽然又像在后面。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,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,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,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,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。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,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,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。”

评析

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,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。此外,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,“循循善诱”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。

解读

想做个成功的教师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这不仅与个人的学识有关,还与个人的修养以及教学的方法等诸方面的原因有关。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,就是因为他在这些方面都很出色。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,进而造就了儒家的辉煌。

颜回对孔子作出的评价中,既有主观上的感受,也有客观上的评价。他觉得孔子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学问上,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。在他看来,孔子作为老师,不仅有着伟岸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,同时还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,而这一切都与教师内在的修养有关。对此,我们也归纳出了几点,仅供大家参考。

作为一名教师,要有着丰富的学识,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,就没有资格去教育别人。因为,在绝大部分情况下,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,对于教育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。所谓名师出高徒,就是指渊博高明的老师,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。

教书育人,要有着高尚的人格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作为教师,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及保持着对真、善、美的追求,是所有社会对从业教师的另一基本要求。这是因为,老师基本上就是学生们除了父母之外最为尊重的人,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,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养成。而且,还有不少的学生都觉得,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,要远比其专业素养更重要。所以,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,都应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人格。比方说,在颜回的眼中,孔子的人格就非常崇高,而且已经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。你越是亲近他,就越能感觉到他的伟大;你越是想了解他,就越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强大的人格感召力,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对其肃然起敬。

优秀的教师,都有着灵动的教育智慧。在整部《论语》中,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,孔子在教育弟子们的时候,一直都有着明确的目标,那就是行仁。当然,这并不影响他教学的灵动性。他处处因材施教,对不同层次、不同性格和年龄的学生,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。还有,他特别重视身教,把个人的思想以及教育内容,几乎全都渗透在具体的生活起居、人伦性情以及礼乐政事等方面。通过这些生活细节,灵活传授高深理论。孔子在教育弟子们的时候,无论是与弟子们一起探讨,还是对着弟子们讲述,方式看似多种多样,但是却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法,即循循善诱。即便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,他也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明白许多大道理。

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学生,只有失败的老师。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知识的使命,还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的任务。这就要求教育者,在用先进的思想和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,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。只有这样,才能成为一名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好教师。

原文注音

yányuānkuìrántànyuē:“yǎngzhīgāozuānzhījiānzhānzhīzàiqiányānzàihòuxúnxúnránshànyòuzhīwényuēnéngjiécáiyǒusuǒzhuóěrsuīcóngzhīyóu。”
修改时间:2023-02-08 19:13:36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zh/92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