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康子馈药,拜而受之。曰:“丘未达,不敢尝。”
【译文】
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,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,说:“我对药性不了解,不敢尝。”
【解读】
孔子是一个智者,轻松从困局中解脱出来。他先按照赐食物的礼仪,拜谢之后收了下来,但却未立即尝试。他向来人作了解释,实实在在地告诉了对方自己没有立即服食的原因:“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,所以不敢尝用试服。”孔子的做法,既体现了对季康子的感激和尊重,也在事关身体健康的大事上保持了足够的谨慎。一言一行,把礼仪敬诚之义表现出来,真是有礼有节,让人叹服。
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,就像法律一样,所能规范的事物总是有限的,而且落后于社会的发展。很多时候,人们面对着无礼可循的困境。这个时候,对于拘泥于礼仪的人来说,要么找一个性质接近的礼仪执行,要么放弃礼仪,按自己的想法去办。这两种做法都背弃了礼仪的精神,都是不正确的。正确的做法是,像孔子那样,在礼仪精神的指导下,作适当变通。这里我们应深刻理解礼仪精神实质,礼仪是以仁道为宗旨,以诚敬为内在感情要求,以期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。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仪式或行为规范,是浅薄的。
只有把握了礼仪的精神实质,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作出很好的应对,甚至是创造出合理的、新的礼仪规制来。孔子面对季康子的赐药,既对季康子表现了敬意,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,这个做法足为后世效法,就等于创造了新的礼仪。
处理礼仪问题,需要人生经验,需要大智慧,更需要对礼仪精神的深入理解。这一点,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,值得我们借鉴。
【译文】鲁定公问:“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答道:“不可能有这样的话,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。有人说:‘做君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,就会犯上作乱。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,也会出乱子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闵子骞真是孝顺呀!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,没有什么异议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陈亢问伯鱼:“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?”伯鱼回答说:“没有呀。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从庭里走过,他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,有马的人(自己不会调教,)先给别人使用,这种精神,今天没有了罢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论语网为您整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拼音版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音版,欢迎阅读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拼音版 zǐ zi chuān shng yuē : s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再给我几年时间,到五十岁学习《易》,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