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子曰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4:02:33
论语·述而篇·第一章(论语7.1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曰:“述而不作(1),信而好古,窃(2)比于我老彭(3)。”

注释

(1)述而不作:述,传述。作,创造。

(2)窃:私,私自,私下。

(3)老彭:人名,但究竟指谁,学术界说法不一。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“好述古事”的“贤大夫”;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,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。

翻译

孔子说:“阐述而不创作,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,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。”

评析

在这一章里,孔子提出了“述而不作”的原则,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。完全遵从“述而不作”的原则,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,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。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,“述而不作”的治学方式,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。

解读

孔子说自己“述而不作”,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。而且,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,比方说以“仁”解“礼”就是孔子的创作。他这么说,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,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。

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,也正因如此,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。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,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。不仅如此,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,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,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。在传播和阐述古代典籍的的过程中,他将自己的新思想完美地融入其中。实际上,孔子并非“述而不作”,而是“述而又作”,开创了具有崭新思想内涵的儒家理论。

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,认为孔子多方面地维护传统,是保守派,这种看法是极不客观的。因为重视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,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。我国古时的文化源远流长,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。不管是政治学说,还是社会理论,乃至人生哲学都不乏深刻的洞见。这是先贤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,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。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,文化传统无法割裂。即便是面临新问题,也需要历史的经验;即便是创新,也要以传统为基础。离开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谈创新,无异于无本之木,无源之水。

常言道,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,才能继往开来。孔子曾在《八佾》篇中就曾说过:“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周礼汲取了夏礼和殷礼的长处,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经过演化和发展,而变得更为完善。这就是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,孔子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,才反复强调传统的重要性。

另外,说孔子保守也是一种误解。大家都知道,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如果孔子真的很保守,这个“创始”从何说起呢?阅读有关孔子的资料就会发现,在对儒家的六经或编或注的过程中,孔子不仅注意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,同时还提出许多新颖精妙的观点。比如,它赋予“仁”新的内涵,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系统的儒家学说。可见,孔子并不是泥古不化的老顽固,而是富有创新的精神文化大师。

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,孔子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建议:首先,要珍惜并乐于学习,这是学习的态度问题。学问之道,关键就在于是否愿意虚心受教。其次,则对所学应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,也就是孔子所说的“信而好古”。一个人只有真心喜欢先人的智慧,才能领略到先贤之学的精妙。而且,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下来,就足以证明这种智慧是真正的精华。认真对待这份财富,我们就会受用无穷。

原文注音

yuē:“shùérzuòxìnérhàoqièlǎopéng。”
修改时间:2023-02-06 21:48:46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sr/60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