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论语网 > 论语二十篇 > 述而篇 > 第二十七章

子钓而不纲,弋不射宿。

发布:2022-07-30 13:10:02
论语·述而篇·第二十七章(论语7.27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钓而不纲(1),弋(2)不射宿(3)。

注释

(1)纲:大绳。这里作动词用。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,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,叫纲。

(2)弋:音yì,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。

(3)宿:指归巢歇宿的鸟儿。

翻译

孔子只用鱼竿钓鱼,而不用大网来捕鱼;用带的箭射鸟,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。

评析

其实,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,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。孔子的这种做法,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。

解读

在捕鱼的时候,孔子“钓而不纲”;再射猎的时候,他“弋不射宿”。这样做是在告诉人们要对动物心存仁爱,不可滥捕滥杀,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繁衍。儒家学说重视天人关系,主张万物和谐共存,这种思想,就是所谓的“上天有好生之德”。孔子重视仁道,主张人类应该效仿上天,不仅对人类自己,即便是对鸟兽,也应该心怀仁德。本章的这段文字,是对孔子垂钓射猎活动的记述,孔子的行为,就表现了这种仁德情怀。

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,人们最看重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,凡事都要讲求个度,如若过了这个度,那就是无道的表现。孔子此举,体现的是“取物以节”的思想,讲求的是节制欲求。一个人有欲望是没有错的,秉持正确的行事原则,通过合理的手段,来满足某些欲望是无可厚非的。但是,有些人欲壑难填,再多的物质和财富也难以满足贪婪的心。这种贪欲,如洪水猛兽,不仅会严重危害社会,最终也会害了自己。所以,在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,所有的智者都特别强调节欲。从天人关系上讲,节欲能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,能保证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,这是一种仁德;另一方面,节欲能积累财富,如果把这些物质用于救济陷于灾荒的民众,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,这更是大仁大义。

孔子的这种思想,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历朝历代统治者,在鸟兽捕猎、山林砍伐等方面,都有严格规定,特别强调“斧斤以时入山林”。否则,便视为违禁,理由是这样做“有干天和”,也就说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,应该受到严厉惩罚。

总之,无论是节欲也好,还是怜物惜命也罢,无论出于哪种目的,都是仁者之心。本章所描述的这两种行为,虽然看似平常,却是对孔子爱人之心的扩充,可以将其理解为仁德思想,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孔子的行教。孔子的这种“取物以节”的思想,对于现代这个物欲横流、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社会,有着极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。

原文注音

diàoérgāngshè宿
修改时间:2023-02-06 21:59:06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sr/332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