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子入太庙[1],每事问。或曰:“孰谓鄹[2]人之子知礼乎?入太庙,每事问。”子闻之,曰:“是礼也。”
【注释】
[1]太庙:君主的祖庙。鲁国太庙,即周公旦的庙,供鲁国祭祀周公。
[2]鄹:音zōu,春秋时鲁国地名,又写作“陬”,在今山东曲阜附近。“鄹人之子”指孔子。
【译文】
孔子到了太庙,每件事都要问。有人说:“谁说此人懂得礼呀,他到了太庙里,什么事都要问别人。”孔子听到此话后说:“这就是礼呀!”
【评析】
孔子对周礼非常熟悉。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,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。因此,就有人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而表示怀疑。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“礼”学专家自居,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,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。
孔子虽然知道各种“礼仪”,但因为第一次进入太庙参与国家重大祭祀活动,为了慎重起见,也为了尊重这种重大的国家祭礼,因此每件事、每个细节都一定问个清楚明白,不能出现丝毫差错,这正是“知礼”的表现。
对自己面前这些前辈们的恭敬是微不足道的礼,而对国君、对国君祖先各种礼器、陈设的敬畏与求知才是真正的大“礼”。所以,“每事问”不但不违背礼,相反是懂得礼。
【译文】子路问什么叫君子。孔子说:“修养自己,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。”子路说:“这样就够了吗?”孔子说:“修养自己,使周围的人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,这就叫抛弃他们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《关睢》这篇诗,快乐而不放荡,忧愁而不哀伤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席子放得不端正,不坐。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子路说:“齐桓公杀了公子纠,召忽自杀以殉,但管仲却没有自杀。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?”孔子说:“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,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。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,季康子说: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?”孔子说:“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,祝鮀管理宗庙祭祀...
》》详细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