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子曰:“巧言令色[1],鲜[2]矣仁。”
【注释】
[1]巧言令色:巧,好。令,善巧言令色,即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,满脸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。
[2]鲜:少。
【翻译】
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,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。”
【赏析】
上一章里提出,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,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。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。这一章,孔子讲仁的反面,即为花言巧语,工于辞令。儒家崇尚质朴,反对花言巧语;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,说到做到,先做后说,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,只说不做,停留在口头上。这表明,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,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,力戒空谈浮言,心口不一。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,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。
反思:孔子时代讲礼,从“礼仪”的“仪”便是保持自己的独立尊严,同时使的他人愉悦。用语言来使得他们欢喜和产生其他情绪是一种自我表达,孔子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学说,怎么会这样子来驳斥自己?所以明显有误!
正解:致力于巧妙的言语,钻研说话的技巧,会让人看起来变成他了所想要变成的样子,然后止步不前。而短期的来说,语言技巧是很有用的,所以众人掉进了这样的一个陷阱,这就是为什么仁德变得稀少!
论语网为您整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拼音版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音版,欢迎阅读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拼音版 zǐ zi chuān shng yuē : s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鲁定公问:“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答道:“不可能有这样的话,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。有人说:‘做君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,就会犯上作乱。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,也会出乱子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闵子骞真是孝顺呀!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,没有什么异议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,有马的人(自己不会调教,)先给别人使用,这种精神,今天没有了罢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陈亢问伯鱼:“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?”伯鱼回答说:“没有呀。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从庭里走过,他...
》》详细译文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再给我几年时间,到五十岁学习《易》,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。”...
》》详细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