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子张问仁于孔子,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,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4:02:47
论语·阳货篇·第六章(论语17.6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张问仁于孔子,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,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

注音

zhāngwènrénkǒngkǒngyuē:“néngxíngzhětiānxiàwéirén。”qǐngwènzhīyuē:“gōngkuānxìnmǐnhuìgōngkuānzhòngxìnrénrènyānmǐnyǒugōnghuì使shǐrén。”

翻译

子张向孔子问仁。孔子说:“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,就是仁了。”子张问:“请问是哪五种?”孔子说:“恭敬,宽厚,诚信,勤敏,慈惠。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,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,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,勤敏则会取得功绩,慈惠就能够使唤人。”

解读

孔子重视求仁,他门下的弟子也致力于求仁,如樊迟、颜渊、仲弓、司马牛,以及本章提到的子张,都曾向孔子问过如何行仁。针对子张问仁,孔子的回答是,必须要做到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这五点,才能算作仁者。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,现在我们理解起来就是恭敬、宽容、诚信、勤敏、慈惠。这五点代表着道德修养的五个方面,如果能切实要求自己行此五者,就可以成为仁者。

“恭”与敬并不完全同义,一般说来,恭是外在的,敬是内在的。恭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的态度,往往是与内心的敬相辅相成的,也就是说只有内心诚敬,才能表现得恭。具体来讲,要想做到“恭”,在对待他人时,就要有基本的尊重。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低、能力强弱、富裕贫穷,都要平等对待。不能因为别人在某方面不如自己,就轻视别人,或者出言贬低别人。在交往中对他人的尊重,就是将对方的地位抬高,必然会使对方感到愉悦。这样一来,别人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,我们也就赢得了尊重。如果你对他人不恭,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,在这种情况下,交际双方都会遭受侮辱。如果采取恭的态度,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,这就是孔子所说的“恭则不侮”。

“宽”,是说做人要心胸宽广。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,以及大相径庭的行为方式。因此,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。遇到这种情况,有的人非常强势,非要将对方同化才算罢休。有什么必要呢?有些事本来就有好几种做法,还有,对一件事的看法,只要不牵涉大的原则性问题,各抒己见有什么不好呢?容得下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,就是宽。更重要的是,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时,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,不要揪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放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就会赢得很多人的好感,大家都愿意与之相处,这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宽则得众”。

“信”就是诚信。关于诚信,孔子曾多次谈到过,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已经比较深刻了。在这里,孔子说“信则人任焉”,意思是,只有诚实守信,别人才能任用你。这个道理很好理解,偷工减料、无故误工、迟到早退等都是不诚信的行为,如果有人这样对付你,你会对这个有什么看法?就是这个人不靠谱,不可信,总之,把活交给他做你不放心。推己及人,如果我们经常犯这样的毛病,怎么还指望被人重用呢?

“敏”,也就是反应快的意思。孔子说“敏则有功”,意思是反应快就容易立功。想想也是,同一件事,别人还没想好怎么做,你已经圆满地完成了,显而易见,功劳肯定是你的。“敏”还有聪敏的意思,用这个意思也能解释得通。一般来说,聪敏的人做事都讲究方式方法,不是闷着头苦干。很多时候,效率高不是因为苦干,而是因为用对了方法。而且反应快和聪敏是相通的,善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加以利用,就可以提高效率,使事情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,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反应快。

“惠”就是施人以恩惠。这不是说要你站在救世主的立场上,以赏赐的态度对待别人;也不是说要毫无原则地讨好别人,借此达到自己或许不太正当的目的。所谓施人以恩惠,确切地说应该理解成善待别人,尽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只有善待别人,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。赢得了别人的好感,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,才愿意被你领导,才愿意为你做事。这就是孔子所说的“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
以上就是孔子所说的“行仁五要”,只有做到了这五点,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仁者。

修改时间:2023-02-17 15:26:34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yhp/143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