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论语网 > 论语二十篇 > 述而篇 > 第十一章

子谓颜渊曰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惟我与尔有是夫!”子路曰:“子行三军,则谁与?”子曰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3:36:39
论语·述而篇·第十一章(论语7.11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谓颜渊曰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(1),惟我与尔有是夫(2)!”子路曰:“子行三军(3),则谁与(4)?”子曰:“暴虎(5)冯河(6)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(7)。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
注释

(1)舍之则藏:舍,舍弃,不用。藏,隐藏。

(2)夫:语气词,相当于“吧”。

(3)三军: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,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。

(4)与:在一起的意思。

(5)暴虎: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。

(6)冯河:无船而徒步过河。

(7)临事不惧:惧是谨慎、警惕的意思。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。

翻译

孔子对颜渊说:“如果用我,就去积极行动;如果不用我,就藏起来。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!”子路说:“如果让您率领三军,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?”孔子说:“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,徒步涉水过大河,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,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。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,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,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。”

评析

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”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。因为在他看来,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,但有勇无谋,是不能成就大事的。“勇”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,但勇不是蛮干,而是“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”的人,这种人智勇兼有,符合“勇”的规定。

解读

颜回秉持用舍行藏的处世态度,深受孔子赞赏。用舍行藏是说如果能为当世所用,就施展才华,在社会上大力推行仁道;若是不为当世所用,就隐藏才能,韬光养晦,退而隐居起来。这种处世之道,依据社会现实决定进退,洒脱自如,堪称极为高深的大智慧,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。

由此可见,颜回是一个仁者。而子路却有着不同于颜回的人生追求,他渴望成为一个勇者。但遗憾的是,他对勇者的理解有些偏颇。他在听到孔子赞美颜回后,就有意向孔子夸耀自己的武勇,他觉得只有拳头才是硬道理。孔子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他的错误想法,告诉他凡事不能鲁莽行事,要学会审时度势,运用智谋取敌制胜。在孔子看来,仅有勇气却缺乏智谋的人,只能算是个莽汉。只有将智谋和勇气结合起来,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勇者。

孔子告诉子路,不懂得运用智谋的人,就像是明知打不过老虎,却仍要赤手上阵;明知自己不识水性,却仍要涉水过河一样,这种行为是无知的鲁莽,会白白牺牲掉自己的性命,无异于自取灭亡。这种有勇无谋之人,虽然四肢发达,但头脑简单,根本不值一提。最后,孔子对子路说,“吾不与也”,表示坚决不与有勇无谋之人合作。

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,子路并没有接受孔子的批评教育,而是保持着刚勇之性,以至于因此而送命。公元前480年,为了阻止卫国政变,子路找蒯聩说理,而蒯聩却命人攻击子路,子路帽子被打落,仍坚持“君子死,而冠不免”,在系帽缨时被杀。当时,倘若子路灵活一点,完全可以避免一死。勇敢没有错,但不能一味刚勇,而应该多动脑筋,把勇敢和智谋结合起来。这样既能保护自己,也有利于办好事情。

为人处世是一种智慧,要能审时度势,依据环境决定进退。一个人再有才华,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,也无法获得成功。条件不允许,退隐保全性命,则是明智的选择。另外,为人应该有勇有谋。有勇无谋是莽夫,无勇之人是懦夫。对一个渴望成就事业的人,这样的智慧是必须牢记的。

原文注音

wèiyányuānyuē:“yòngzhīxíngshězhīcángwéiěryǒushì!”yuē:“xíngsānjūnshéi?”yuē:“bàopíngérhuǐzhělínshìérhàomóuérchéngzhě。”
修改时间:2023-02-06 21:53:00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sr/70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